
一直以來對自己處理事情及資訊的方式都不是很滿意,
雖然看過了一些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, 但只覺得幫助有限.
稍早收到朋友傳來的資料,大略研讀後,竟顛覆了自己一些以往的觀念與想法.
我想,該試著改變看看囉,也許這就是我要的也不一定~
與大家分享~
日本最夯設計師 佐藤可士和的「創意整理學」
獨創「減法」哲學的佐藤可士和,透過不斷的刪減與整理,不僅精煉出創意與觀點,更讓大腦有效率地吸收資訊、思考問題。
當美國財經雜誌《Forbes》評選全球十大時尚業中唯一的亞洲品牌、也是日本連鎖服飾業龍頭的Uniqlo,雄心勃勃地計劃大舉進軍海外市場、直搗世界流行之都紐約時,Uniqlo社長柳井正卻為了該找誰擔任紐約旗艦店的創意總監而傷透腦筋。
有一天,柳井正在電視上看到一位新銳設計師受訪時說,「『減』比『加』更能貼近事物的本質,」正打中他的心。這位設計師的就是日本近年來最受矚目的設計師之一——佐藤可士和。
日本近年來的流行文化,處處可見佐藤的設計。例如,日本重量級偶像團體SMAP(木村拓哉是其中一員)出道十週年的超級企劃案,是由佐藤可士和負責。日本行動通訊龍頭大廠NTT DoCoMo邀請佐藤可士和設計新款手機「FOMA N702iD」,以簡潔而銳利的直線構成搶眼的個性化設計,暢銷超過百萬支,成為年度熱門手機。設計專業雜誌《PEN》拿佐藤可士和當封面那一期,竟然全部賣光。
現年四十三歲的佐藤可士和,為什麼這麼紅?一般設計師大多著重在「創意怎麼來」,而佐藤可士和卻談「創意整理學」,強調「減」比「加」更重要的創意管理,以釐清事物本質,讓創意發揮最大成效。
創意該如何靠整理而來?
佐藤可士和認為,從事設計最重要的元素,就是「清楚的概念」、「小說般的敘事能力」、「兼具邏輯與美感的構圖」,左腦與右腦並用,缺一不可。這些,都必須靠善於整理的工夫。
佐藤可士和提出「空間」、「資訊」、「思考」三種層次的整理,讓大腦在吸收資訊與思考時,更加暢通無阻。
關鍵一 空間整理
你的桌面,反映大腦所呈現的狀態
走進佐藤可士和的工作室,會以為這家公司還沒把東西全部搬進來,甚至還沒開工。因為,所有的辦公桌都極其簡潔而乾淨,除了桌椅、電話與電腦之外,什麼也沒有。
佐藤可士和的哲學是:桌面的整潔度,跟工作效率成正比。因為,一個人的桌面,顯示他的大腦所呈現的狀態;桌面愈亂,表示這個人思緒愈混亂,對目前手邊的工作難以掌握進度與品質。
佐藤可士和自己就是「超整理型」的人。他的座位上除了電腦、鍵盤與滑鼠,什麼都沒有。即使有需要在辦公桌上看報告或文件,也會在下班前處理掉,絕不會堆在桌上。「今日事,今日畢」,如果你在工作完成後還無法把相關資料整理、丟棄,表示那件工作根本還沒完成。
對於辦公室的空間整理,佐藤可士和提出幾點建議:
一、不是年終大掃除才做一次,平常就要開始做,至少每三、四個月一次。
二、將必須留存的資料數位化,桌上不要留有紙張的資料,全部丟棄。
三、若有需要存檔的書面資料,以同一規格整理好、用相同尺寸封箱處理,並在外殼註明清楚日期與內容,依序放進儲藏室,以利日後搜尋資料與整理。
關鍵二 資訊整理
有觀點,才能打開資訊之窗
佐藤可士和認為,我們每天都必須過目許多資訊,網際網路興起之後,資訊爆炸的情形更為嚴重。如果看過的資訊卻記不住,這跟從未閱讀那項資訊根本沒兩樣。
在資訊整理方面,佐藤可士和提出幾點建議:
一、決定觀點,才能打開一扇窗,從窗外看見風景。因為,「客觀」與「沒觀點」是兩回事,接收資訊時,如果沒有在過程中確立觀點,就只是把所有的資訊堆在腦子裡,難以消化,到最後什麼都記不住。
二、捨棄「自以為是」的態度。
三、轉換觀點,從各個角度觀察,包括當事人、對手、第三者。
關鍵三 思考整理
大膽跳脫框架、提出假說,從中發現新概念
腦中蒐集大量資訊之後,最後、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就是如何透過思考,把這些資訊分析整理,成為可行的新概念。
有句話說,「千頭萬緒,不知從何說起。」這表示腦海裡有太多未釐清的資訊與雜訊,全部堵在腦子裡,根本無法思考。佐藤可士和認為,培養「將思緒轉化為語言」的能力非常重要。如果能將腦中的想法轉化為語言表達,有用的資訊會被過濾出來,然後以有邏輯、有條理方式加以整理,思緒自然就清明了。
此外,還必須大膽跳脫框架,提出假說,從中發現新概念。許多既有的東西無法產生新創意,是因為大家都太熟悉,認為「理所當然」、「它就是這個樣子嘛!」此時,不妨跳脫框架,嘗試以完全不同的觀點來看已經很熟悉的東西。那麼,許多有趣的創意,將油然而生。
例如,佐藤可士和為Uniqlo設計紐約旗艦店時,他先思考服裝的本質:「衣服」只是「衣服」嗎?除了「保暖」、「美觀」外,對於人類還有沒有其他意義?佐藤可士和跟Uniqlo社長柳井正討論之後,得到一個看待衣服的新角度:「衣服是一種人體的零件。」怎麼組合款式、如何搭配顏色,都是顧客的自由;每次透過不同的零件組合,人就會呈現不同的感覺。所以,你要提供顧客足夠的搭配選擇。
於是,在紐約旗艦店,佐藤設計以漸層的方式擺放各種色彩的針織衫、製作一整面鋪滿T恤的T恤牆,讓顧客感受到Uniqlo每一款衣服的獨特性與多樣性,就像成千上萬的彩色零件,讓顧客可以任意選擇搭配。
人再怎麼善於以不同的觀點思考事情,總難免會有死角,或是受限於自己已經成形的思考模式。此時,我們需要「第二雙眼睛」幫我們看不同角度的世界,並給予不同的觀點與意見。
以佐藤可士和而言,他的妻子佐藤悅子就擔任這樣的角色。佐藤可士和專任設計工作,而管理公司以及跟客戶接洽的工作,就由妻子負責。透過妻子的眼睛,可以幫助佐藤了解員工的想法、客戶的想法,而不是只以設計師的眼光來看作品,以免陷入窠臼。可以說,佐藤可士和是以創意右腦在做設計工作,而他的妻子,就是他的理性左腦。
一般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「第二雙眼睛」?透過廣泛的閱讀,透過跟自己不同「型」的人討論溝通,都是方法。如果永遠只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、只跟自己想法相近的人交往,那就永遠跳脫不出現有的框架,也就難以出現新的創意。
佐藤可士和強調,產品是要賣給「人」的,每個產品都有「人性」在裡面,才能感動消費者。因此,必須以「人」的心情去看待手上的工作,而不是儘快把它完成就好。因為,「產品不只是產品,它出自你的思考與雙手,代表著你看世界的觀點與態度。」
出處
天下雜誌413期/佐藤可士和的「創意整理學」
http://www.cdnews.com.tw/cdnews_site/docDetail.jsp?coluid=130&docid=100630558